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投行转投资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圆手查薪酬 Author 圆手小薪


很多投行的小伙伴说,想转投资,但过程并不顺利。我们相信每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想转投资的投行人,都曾有过寻求改变的考虑和尝试:
要不要转投资?该不该转投资?能不能转投资?
我们采访了5位非常优秀的投行出身,成功转型到知名投资机构的圆手小伙伴,希望能给更多的局中人以有价值的参考。

Q1:当初为什么想要转投资呢?
A1:
转去做投资,其实是一直以来的想法。
当时在投行其实算干的不错,产出和回报都是很棒的,且项目做得越多、越发熟悉之后,5年时间做出的项目量可能就顶别人干8-10年。
但开始更广泛地看项目后,发现不论是IPO、再融资还是ABS;不论是承揽还是承做,本质都是典型的的中介业务。
你不需要去判断项目的成长价值,而是要基于监管要求和既往数据,在框架内对其做出是否能够上市的判断,财务、法务和业务都懂一些其实就可以,更重要的反而是组织协调能力。
这种情况下,工作其实就越来越同质化、失去挑战性。因为业务模式比较单调一致,处理和呈现的都是重复的内容。
所以我告诉自己要找机会转投资,因为我想要工作性质上的根本改变,想要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想要影响更多人、更多生意,想要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纯执行。这件事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Q2:转去投资机构之后,和投行最直观的不同是什么?
A2:
大家都知道在投行完成一个好的项目,奖金其实非常可观,算上递延后,我这个层级一年total package到手也有一百多万。
许多投行人的坚持其实也是因为辛苦趴完一个项目、看到客户成功上市后,自己收到奖金的瞬间,所有的付出都得到回报的快乐。
但转做投资之后,回报其实相比之下就少了很多。

当时我来到这家机构,领导非常赏识我。我也很幸运,拿到的薪水其实已经比别人高很多了,但和我在之前公司做股的时候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可是虽然钱拿得少了,工作状态会相对没有那么高压,出差的时间少了很多,且基本都是短差,整个生活的状态也随之更加轻松。
做投资的状态基本就是:70%的时间接触项目和创业者,20%的时间对内对外沟通,10%的时间学习。


Q3:现有的市场情况,是不是一个好的转换时机?
A3:
是。投行的保代制度成立至今已有16年,官方给予的稀缺定位步步消退;
注册制对保荐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而于保荐代表人个人而言,光环则完全褪散。
新规实行之后,遍地都会是保代。
同时,未来投行的竞争,deal-flow和人才都会继续且越来越快地往头部流动,再去想着依靠身份或者资格获得很高的回报是不现实的。
我有很多朋友最初来投行,都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banker,只是因为觉得投行这份工作看起来很风光很优质,或者因为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并没有想过未来。


Q4:很多投行人的dream都是做投资,现有的市场情况下,有机会是不是就应该转投资呢?


A4:
不能一概而论。而且现在投资本身也面临很大的问题:
1. 过去十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有足够多的优质标的;而目前经济放缓,所谓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都是因为市场供给端的优质项目标的越来越少了。
2. 以前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很大,相应会带来很大的边际收益;而现在一级市场的估值不断被抬高,有时跟二级市场的估值相比甚至会出现倒挂。
比如创投,2020年可以说是最冰火两重天的一年,年初一片荒凉,年末估值疯涨,创业板注册制放开之后,一级市场上的投资标的上市预期更大,当优质标的都在采用二级市场的估值方法来要求投资人,就会让投资者需要负担的成本、风险和压力大大升高。

真的不要因为觉得投资“更高级”所以来投资,应该好好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Q5: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投资?


A5:
资源转化率高的人。其实做到最后,不论哪个行业,value的都是这个能力。
投资也会抢项目,尤其是近几年优质标的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资源对接的最终成功量其实就是:接触的项目量x资源转化率。
而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时转化率就成了关键。当然,你认知的纵深和专业能力是一切的基础。
此外就需要是耐力强、勤奋且专注的人。

Q6:当时转换的过程顺利吗?


A6:
非常顺利。
因为当时在投行,就在同个项目上接触了现在的这家机构,当时就合作得非常愉快。
后来他们知道我有转投资的想法,接触沟通起来也非常顺利。


Q7:转换过去的感受怎样?


A7:
说实话,我来到现在的机构后感觉并不太好。
原本做投行的时候,我所在的团队、做的项目质量和数量都非常好,6年的时间我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已经基本达到了同行中比较高的水平,同时我自己也是学术研究型,我想当时也是这点打动了现在的老板。
但当我来真正做投资之后,才发现我最擅长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及产出效果跟我想象的差距很大。
投资最需要的能力是行业背景与认知,和深掘到底的研究能力,同时还需要非常灵活的沟通和资源转化能力。
而我因为在投行时接触的业务种类和项目阶段比较集中,最擅长的还是在框架下的财务、法务、合规控制,本质上还是做执行,并不具备类似承揽的能力。
同时,怎么能让你pitch的项目通过内审,做内部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功课。决策就是会受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且每个决策者都会带有色眼镜——
怎么让决策者欣赏好项目有时可能比找到好项目还要更难。


Q8:什么样的人能够转投资?到底怎样的硬性软性条件是投资机构所青睐的?


A8:
宏观上,VCPE也是一个行业,且是一个盈利模式相对不稳定的行业,所以一份普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包,这里都是需要的。比如研究功底、财务数据功底和沟通的逻辑性。
按职能去看,做投资,更重要的是一个软性的能力——洞察力和挖掘力,特别是自下而上的分析力、学习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而投行人具备的一般都是框架中自上而下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做投行时间较长的人,思考和行动的方法论都已经比较成型,很难自下而上、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和拆解问题。
投后管理的要求和前台稍有不同,更贴近于投行工作的合规性。虽然实际上想做好投后管理,特别是项目退出,仅有事务所的财务法务DD背景或投行前台背景都是不够的。
软性条件更类似于我们所说的chemistry,就要看你和这家机构是否投缘了。不同币种、专注不同投资阶段的机构喜欢的类型都不一样。

访谈结束后,我们又调研了几位非常优秀的投行&投资猎头。
投行猎头的言语中,其实最终不论投行还是投资,都是殊途同归,投资人需要sourcing项目,投行人要去做coverage,只是关注重点环境长期浸润下的风格不同
投资可能更关注对于行业的深度洞察和思维的方法论,投行则最重视对监管要求的研究落实,以及财务法务合规的功底。深度的行业认知会成为很大的加分项,也是决定一个投行人能成为优秀的承揽/成功转型投资的重要因素。
风格上,投行人和投资人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
扎实踏实不出圈vs个性张扬有特点,且越美元/越早期的机构,个性越张扬。
投资猎头则反问,如果你想做投资,问问自己,是否愿意10年投资?
一个优秀的投资者画像,可能是:
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的未见。爱投资、爱思考,勤跑勤出手,坚持力、稳定性、有对于终局和理想生活的思考。深度思考、独立思考;深入一线、知行合一。
达晨的肖冰总说,好的投资人要“少和同行交流,多和产业人交流”;
经纬中国合伙人熊飞也曾提到,这个世界最缺乏的资源就是“比较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关于选择,圆手的总结是:
如果你是遇到种种挑战都迎难而上的问题解决者,热爱通过自己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客户一起迎来胜利的喜悦,做投行。
如果你是足够好奇、足够爱投资、心中有信仰和纪律又足够专注的冠军意识者,热爱独立思考,特别热爱thinking out of the box,期待创造奇迹的可能性,可以尝试去做投资。
如果你喜欢万事有规制,步履有序,厌恶不确定性,做投行。
如果你是风险和挑战偏好者,追求慢慢浮现的价值和一朝胜利的欢喜,去做投资。
如果你想要快速兑现自己的努力,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赚到钱,做投行。
如果你想要对本身工作内容的长期满足,享受认知变现的过程、接受和孵化更多优质的想法,还不畏惧更长的验证周期,那就去做投资。

如果真的决定要转投资,圆手的建议是:

1. 可能需要接受短期内薪水的降低
从业1-8年,相同年限下,投行从业者的年薪基本比最好的PE机构的投资从业者的高20w。
但到了第9年,投资的薪水就开始反超投行。


2. 认清自己,找准定位

PE的决策风格更偏保守,离交易更近;
VC的决策风格更偏乐观,离企业更近;
战投则是PE+VC+战略的结合,需要懂得业务、战略和整个产业链;在企业内,也会对沟通和协调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3. ECM/投后管理/投资者关系可能更适合投行人
由于投资机构的招聘需求一般只有3类:
有冲劲有热爱且聪明,工作3年以内的junior层,有足够的行业资源和承揽能力的senior层,居于其间的中层,一般都需要成功的投资经验,比如项目成功退出/特定的账面回报。
这种情况下,能够真正从投行转去做投资前台的人少之又少。
而像ECM/投后管理之类的岗位,能够将投行人的项目经验真切地用在服务被投企业的过程中,从中台慢慢往前台进化,也是一种理想的路径。

当许多投行人被头部化和同质化的竞争磨平了棱角,拼了命地想从框架中逃出来转做投资;

而做投资的却在和时间的赛跑中失去了锋芒,毫不认为从卖方到买方是职业的进步或成功。
我们才发现,“ 最可怕的事情是,人到中年,发现依然没活明白,在各种围城中找不到出路。
可是,有各种围城可以选择,已经非常幸运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圆手查薪酬(ID:yschaxinchou),作者圆手小薪。原文标题《投行转投资,你确定?!》


也许你还想看:




【公众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相关内容】

考试表 | PPT | Excel | CFA必过 | 月薪 | 自律

离职 | 北上广 | 麦肯锡 | 三十 | 金融人

金融街 | 投行 | 银行人 | 投行女




老编辑个人交流微信laobianji06,欢迎添加撩我。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注明“老编辑部”

@金融老编辑 保留所有权利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